- 香港本土評論人盧斯達,以跳脫獨到的角度與手法,評論與剖析香港、台灣、中國。
- 台灣上報專欄、SOSREADER平台作者
- 獲香港資深評論人練乙錚與學者沈旭暉譽為香港新一代健筆
- 所撰寫文章備受練乙錚、李怡、沈旭暉、鄭立等眾多評論家推崇
香港
一場殖民的遊戲
一個時代的紀錄
「旅美作家余杰、日本研究專家張彧暋 一致推薦」
看清香港,同時亦是兩岸三地問題的「輪廓側寫」。
$88.00 $75.00
尚有庫存
香港
一場殖民的遊戲
一個時代的紀錄
「旅美作家余杰、日本研究專家張彧暋 一致推薦」
看清香港,同時亦是兩岸三地問題的「輪廓側寫」。
尚有庫存
推薦序一
奮筆疾書反抗「左膠」和「大中華膠」的香港年輕評論人盧斯達,可謂是「自古英雄出少年」。他作為八九十年代之交出生的年輕一代港人的「第一健筆」,比老一輩的李怡、董橋、陶傑更為放言無忌,並具有劉曉波式的「理論的徹底性」。
作家、評論家 余杰
推薦序二
盧斯達筆下,見證着我們這代香港人如何抛棄妄想痴見。失戀大過天,但不要戀屍,不要抱陳。這刻,我們面對香港政治思想史的一種新的可能,震源並非來自黑洞的滅寂,而是通往另一個心靈宇宙的時間與心情。
電影《蝙蝠俠:黑夜之神》其中一句名言,講到要對付土匪,「我們把整座森林燒掉」。透過《我迷失在這場殖民遊戲》這本書,我們能看見那原初心靈的火光。
社會學者、日本研究專家 張彧暋
【我迷失在.*這場_×°殖民遊戲】
這本書的名字,其實是戲仿香港網絡以前一篇叫〈我迷失在.*這場_×°愛情遊戲〉的MK網絡潮文。如果有一定網齡,都會知道這是上一個網絡年代的玩笑。
這本書的出現、所觸及的問題,大概也是時代充滿惡意的玩笑。當然事實上我們共同經歷的東西,一點也不開心,所以開一個故作輕鬆的玩笑。
【內容節錄】
「我們的身位很尷尬,因為香港分開兩大版塊,不是親北京就是那班民主戲子,兩邊都不依附,就是最難走的路。」
〈見到楊岳橋,保持必要的沉默〉節錄文選
有一次去一家出版社寫字樓拍照錄影,用來做今年(編按:時為二零一七年)書展宣傳材料。
一入化妝室,見楊岳橋除下眼鏡正在化妝,我便坐下來等他完成。那一刻我有一點想問他,選舉事務處將電腦遺失,令所有香港人資料外泄,為甚麼那天你不去投票,導致主張開啟調查的提案流產?
我當然知道楊岳橋事後有解釋,他說家中有老人去世,要料理後事而無法趕回立法會。我想問的是:究竟是家中的事情大,還是七百萬人的關係大?下一次再有人死,你是否一樣無法回到你那關鍵一席?
但我不是害怕說話,只是我知道楊岳橋說話的方式,我沒期望會得到甚麼答案。那一刻我心裏那種「習得無力感」又浮起來,好像異形破胸落地,血花四濺,我死了。這些年來,政客都說過很多話、很多選舉諾言,最後都是沒用,當你問的時候,沒有,只有他們和土共建制派,他們怎麼解釋、怎麼處理,普通人像我,好像連提問的力量都殆盡。
我已經知道這整個議員仕途網絡,會對外界的打擾採取甚麼既定程序和慣用語言。總而言之,我不會得到答案。我開口之前,過去每一場失敗的社會運動,以及一切,在我腦中都馬上都像一頭破胸而出的小異形,我的喉嚨有點乾,那口氣還是留給自己吧。當我早就知道一切應然如此,直到永恆,高山上又是另一塊石頭。
過了一陣,聽到公民黨的創黨周年晚會,請了777林鄭月娥,還有公民黨黨魁岳橋親切的招呼着,一同給拍下了合照。泛民主派反對梁振英,撐曾俊華,因為討厭「撕裂」,所以要修補撕裂;林鄭月娥這個人和她背後的集團,被批評為「撕裂2.0」,這字兩個月前才說着,兩個月後就變了同場合流,說好的不要撕裂2.0呢?大概泛民是真的上善若水,不撕裂自然要跪謝皇恩,同樣是撕裂,他們一樣可以跪下,像水一樣。
不禁想,當時胡志偉拋出「大和解」被外界插了一輪,或者這些都是泛民內部的共識。因為民主黨和公民黨已經開始苗頭互別,等待老爺點燈「被和解」。曾健超出獄後向《明報》說,有個泛民中人對其曉以大義,謂如今社會撕裂,你不如向七警求情,「釋出善意」——曾堅決不透露該人身分。
但曾健超顯然成了棄子,想犧牲他來修補撕裂,但問題撕裂社會的是中共、梁振英,他們的罪反而要受害者的曾健超去贖。很離奇地,我心裏那堆消極的石頭阻止了我浪費自己的口水——因為我問甚麼也好,他反正很快就會去和林鄭食飯,邀請林鄭才是正經事。
泛民和「新政府」會談甚麼?大概是怎樣叫香港人不要再搞事,要修補裂痕——由689(梁振英)政府乃至九七回歸所種下的裂痕,不知為何又會是受難者的問題。官迫民反,但民主黨公民黨裏面也有很多官,很多師,要求「公正」處理衝突中的犯人。曾建超這位真心黃絲,泛民的政客也不放過,想搾盡他最後的利用價值,化成一抹修補撕裂的水泥。那麼其他被囚、將囚的人,在泛民或外圍團體的操作之下,究竟會有多少人血饅頭可食,不知道。
現在還談《無間道》去講香港,是否非常老套?但仍然合時。在《終極無間》,劉健明成為倖存的潛伏於警隊的黑社會臥底,他想做回警察,但是當年一齊混入警隊的人,究竟會不會認得出他?於是為了重新做人,就要先下手為強去找出並殺死其他臥底。
有時我會想,泛民的心理是否即《終極無間》的劉健明,過去同路的人、爭取民主的人,甚至發展出爭取自治、自決以及港獨景願,今天就成為他們「重新做中國人」的障礙,所以他們恨不得你們被DQ、選不到﹐如果他們不收拾你們,不可能成為忠誠的八大反對派,取得法定的抗議地位以及預算。
如果你有記憶,應該記得張德江來香港見了一見梁家傑、劉慧卿加上何秀蘭,他們就歡天喜地,覺得自己得到了憲制地位。
我想一般人真的要想想,在疑中留情或者覺得無得選擇的同時,泛民究竟是甚麼,我們和他發生任何關係,是否都會危害自己的安全,更不要說甚麼爭取民主——如果我們不是「進步力量」,而是他們歸化成為堂堂正正中國人(並且是尊貴官方認可反對派代議士)的阻礙。
有些人問,為甚麼現在的年輕人都不願「傳承」過去的民運經歷和智慧呢?問題是,你怎可能去與一個視你為阻礙、會出手推你去死的人談這些呢?
當然,有些事情在雨傘革命的現場,我已經看過,只是說出去,竟然成為都市傳說,沒甚麼人相信,選舉的時候又是只能選舊的——沒辦法,因為真的新人,被DQ了,最後大家還是只能投回官方認可的反對黨。香港議會其實只是一個聲量和肢體動作大一點的人大會議,泛民則繼續西裝筆挺的爭取去做官方認可民主黨派。況且他未必認得,我在新東也沒投他一票。楊岳橋的西裝穿得挺好,笑容可掬,但除了天涼好個秋以外,一切都是虛無,我保持必要的沉默。
二零一七年五月十五日
作者介紹︰
盧斯達,
筆名。香港人,1990年生,評論作者。存在主義者、歷史人、濫寫者,不想被定義和定型的人。
上報專欄、SOSREADER平台作者
著有散文、評論作品:
代糖夫人信箱(小明文創,2016)
究竟香港人做錯咩——盧斯達評論集(小明文創,2016)
獨立屠場——亂世評論和犯人雜文(小明文創,2017)
我迷失在這場殖民遊戲(釀字工房,2018)
Blog: dadazim.com
Facebook: dadazim 無待堂
重量 | 0.4 公斤 |
---|---|
尺寸 | 150 × 210 公厘 |
作者 | 盧斯達 |
類型 | 評論集、流行讀物 |
題材 | 香港、台灣 |
頁數 | 256 |
裝幀 | 平裝 |
ISBN | 978-988-78834-0-1 |
出版日期 | 2018年7月 |
總代理 | 夢繪文創 dreamakers |
作者:西樓月如鈎
商品評價
目前沒有評價。